第四週-食物烹調產生的毒性物質


烹煮過程中產生的毒性物質

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(PAHs)

來源 

碳、燃油、垃圾、有機物
在600~800℃燃燒不完全
(高溫缺氧碳水化合物or肉的脂肪接觸高溫的陶瓷、木炭)

苯并[a]芘 (BP)
苯并[a]芘 (BP)
二羥環氧苯并芘 (BPDE)
二羥環氧苯并芘 (BPDE)

常見致癌PAHs

苯并[a]芘→二羥環氧苯并芘 (烷化劑)

症狀

白鼠: 後代體重不足、癌症、腫瘤
→沒在人類上發現(依然被視為致癌物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延伸閱讀: 芳香化合物:致不致癌看结构

多環芳香胺化合物(PAA)

分類

IQ化合物:肌酸、肌酸酐和梅納反應混和加熱產生  EX: IQ、MeIQ、MeIQx

non-IQ型:色胺酸和麩胺酸的熱裂解物  EX: Trp-P-1、Trp-P-2、Aαc

色胺酸(Trp)
色胺酸(Trp)

來源

由蛋白質多的食物加熱產生

其中的胺基酸(EX:色胺酸) 加熱產生含氮異環化合物

→致癌、基因突變

"色胺酸→腸道代謝→ 吲哚→肝吸收→吲哚硫酸(尿毒素)和蛋白質結合(腎功能差→無法排出)

全身血管、神經系統毒性效應"

預防

1.減少食物炭烤or煙燻時間

2.減少攝取

3.去除炭烤or煙燻後的皮

丙烯醯胺

無色無味晶體

梅納反應的一種

來源

高澱粉高溫→聚合成聚丙烯醯胺→應用於染劑、化妝品、紙漿、油炸食品及處理工廠廢水

機制

還原糖、澱粉天門冬胺酸希夫鹼

梅納反應丙烯醯胺

代謝產物

環氧丙醯胺→較前者更容易基因突變

預防

1.避免過度烹煮

2.避免油炸(尤其是澱粉高的)

梅鈉反應

胺基酸中胺基酸和醣中的羰基反應

來源(非酵素性核變反應)

棕褐色顏料、聚合物→香味

→產生不良產物:突變性or致癌物質 

亞硝胺 通式
亞硝胺 通式

亞硝胺

目的

亞硝胺離子

1.抗菌

2.使肉呈鮮紅色

3.產生風味

機制

亞硝酸鹽+胺→酸性環境→亞硝胺→色素P450

→ 一系列反應 →烷化劑

→ 接在DNA上(烷基化)→致癌

亞硝胺 形成
亞硝胺 形成

交互產生亞硝胺之食物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.香腸+多多

2.芹菜+烏賊

3.魚+海鹽

抑制反應的物質

維生素C、E、酚類、咖啡酸

 表示經過食品輻照處理的食物
<Radura標章> 表示經過食品輻照處理的食物

食品輻射照射

主動、有目的

1930年代歐洲→ 已用於保存食物

常用:鈷60銫137伽碼輻射(γ射線)

目的

1.抑制發芽

2.除蟲

3.延長儲存時間

4.殺菌


餐具溶出的毒性物質

塑膠餐具

塑膠分類標誌
塑膠分類標誌
聚丙烯
聚丙烯

聚丙烯(PP)

來源:高溫 100~140℃

美耐皿(三聚氰胺-甲醛樹脂)

來源:30℃ →釋出三聚氰胺(耐摔,不變形)

管制2.5ppm

→造成尿管、腎結石、膀胱癌、生殖能力損失 

聚乙烯
聚乙烯




高密度聚乙烯(HDPE)

塑膠分類標誌
塑膠分類標誌

來源:90~110℃

用於袋子

聚乙烯則用在袋子、膜

聚乳酸(PLA)

來源:120~130℃

預防

1.不可加熱or加酸於美耐皿

2.有刮痕時,不可使用

3.不可以用菜瓜布刷

不鏽鋼餐具

來自:合金(Fe、Ni、Cr、Mn)

分成:200、300、400系列  → 304最穩定

→最擔心:Mn 

來自:穀類、豆類、堅果類   

ADI:0.14mg/kg/day

症狀(短時間 高濃度):噁心、頭痛、但沒癌症

優先選304 

鐵氟龍 (聚四氟乙烯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常溫:白色固體

             →在327℃ 融化,260℃ 以上變質

             來自:鍋具(不沾鍋)、電腦材料 

分成PTFE 耐腐蝕、PFA 高低溫

            FEP  不沾性、ETFE  不燃性 

聚四氟乙烯
聚四氟乙烯

優點

1.省油     2.少煙

3.好洗     4.重量適中

塗層

含:全氟辛酸

→傷肝(肝發炎)、內分泌系統,可能致癌 

預防

1.避免用金屬鍋鏟、鋼刷

2.勿煮海鮮、骨頭

3.有損壞即換

4.只用中到小火

5.勿空燒

洗潔劑

分類  

PH [------酸性------] 6 [------中性------] 8 [------弱酸------] 11 [------鹼性------] 12.5 [------強鹼------]

用途:[去除無機汙垢]          [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洗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]           [    手洗罐、箱   ]         [    CIP清洗      ]

評估清洗效果

官能:目視→光滑、不乾枯

殘留物: 澱粉→碘粉、油脂→油紅、蛋白質→寧海酸、浣基苯磺酸ABS→ Azure A 試液

殘留影響

1.皮膚  2.肝  3.中樞神經  4.生殖  5.致癌  6.水汙染
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