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週-食物中天然動植物毒素

食物=營養物質+非營養物質

天然毒素是為了保護自身


動物毒素

河豚毒素分布
河豚毒素分布

河魨毒素(TTX)

來源:河豚生魚片(假交替單細胞)

→ 強度為氰化鈉的毒性1000倍以上,LD50= 334µg/kg

機制

與神經細胞上的鈉離子通道結合

→阻止鈉離子進入,進而無法傳遞訊號

症狀

→依劑量多寡不同 

舌頭麻、呼吸麻痺、死亡

治療

僅有支持療法→ 加速排泄

貝類毒素(PSP)

來源:貝類吃產毒的渦鞭毛藻,而累積毒素

機制和強度與TTX相同

症狀

→ 15mins  口吞麻木

→ 30mins  吞嚥困難、全身無力

紅潮現象

→渦鞭毛藻孢子大量萌發,而改變水色

毒素累積

PSP產毒藻 (A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非PSP產毒藻 (B)             PSP產毒細菌 (C) 

(A) or (A)+(C) or (B)+(C) or (C)  以上皆為PSP來源

→給予適當環境→ 草食貝類、魚類攝食→ 肉or雜食魚、介貝類 


普利恩蛋白(Prion)

→ 人畜共通

來源:牛腦、脊髓

機制

正常+致病=2致病 → 腦組織空洞化

PrPᶜ+PrPˢᶜ =2PrPˢᶜ

在牛身上

→牛海綿狀腦病變→ 狂牛症(BSE)

在人類身上

庫賈氏症→ 記憶力下降、癡呆、抽蓄(兩年內死亡)  

維生素A(脂溶性)

非單一的一種化合物,而是有許多不同的型態。

可分成動物或植物性來源

包含視黃醇、視黃醛、視黃酸及胡蘿蔔素

(最著名的是β-胡蘿蔔素

→維持視覺細胞感光功能、 調節骨髓細胞及上皮組織分化

影響

缺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過量(存於肝臟、脂肪)

→視力下降、皮膚角質化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→急性毒性:頭痛、嘔吐、死亡

→胚胎發育減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→慢性毒性:皮膚乾燥、食慾減少、肝腫大  


植物毒素

單寧酸(鞣酸)

→多酚(第二代謝物)  

來源:巧克力、綠茶、葡萄酒 

目的:抵禦食草動物、調節生長

影響

1.與蛋白質結合→結塊

2.減少鐵離子吸收→貧血

3.腸胃蠕動慢→便祕

預防

→ 茶應於飯後1~2小時後喝 

鞣酸(單寧酸)
鞣酸(單寧酸)

植物凝集素

來源:植物種子內

目的:凝集細胞、參與醣結合

大部分加熱即可破壞活性

影響

1.營養失調

2.改變賀爾蒙、免疫狀態

蓖麻籽
蓖麻籽

蓖麻毒(蛋白)

來源: 蓖麻籽

→強度為氰化物的6000倍

→ 蓖麻毒純化→ 致命(人類的平均致死量為0.2毫克)

影響

蓖麻毒蛋白結構。A鏈為藍色、B鏈為橙色。
蓖麻毒蛋白結構。A鏈為藍色、B鏈為橙色。

皮膚接觸→ 紅腫、痛(不會致死) 


口服、注射→6小時 腹瀉器官衰竭


吸入粉末→8小時 噁心、發燒→肺水腫→呼吸衰竭

棉酚

棉酚
棉酚

來源:棉花

影響

1.精子死亡(左旋體棉酚)

2.影響女性經期、干擾懷孕

棉籽油

1.→壓碎→ 加熱→ 壓榨→ 過濾→粗製棉籽油 (有不良氣味、口味)

2.→精煉(脫膠、酸、色、臘、臭)→食用油

以上兩者皆可去除棉酚

龍葵鹼毒(茄鹼)

來源:茄科植物的葉、果、塊莖,馬鈴薯的芽、莖、葉(大量)

目的:保護幼芽

→成人:3~6mg/kg致死 

馬鈴薯發芽
馬鈴薯發芽

影響

抑制膽鹼脂酶活性全身神經系統傳遞訊息功能障礙

→ 嘴發麻→ 頭暈→ 神智不清→ 呼吸困難→ 昏迷→ 死亡 



黴菌毒素

適合的生長環境

含水量13%以上,-10~160℃

20~35℃,60~90℃ →易萌芽→代謝產物→黴菌毒素

黃麴毒素

包含:黃麴菌+寄生麴菌製造

來源:大米、豆類、花生粉飼料

機制

分成:Aflatoxin B₁ B₂ G₁ G₂ 均為致癌物

其中 B₁毒性最強 ,可導致肝損傷、免疫抑制甚至肝癌

經由經人體吸收循環至肝臟後,

由細胞色素P450代謝 → 結合DNA→突變→腫瘤

症狀

生長速度變慢,生殖能力變弱,抵抗力下降

預防

花生仁破損→易感染

→保乾燥低溫

發霉的玉米
發霉的玉米

標準

花生、玉米 15ppb

米、高粱、豆類、麥 10ppb 

蕈菇毒素-蠅蕈素

來源:毒繩傘(毒蠅鵝膏菌)

症狀

→ 30~90分鐘→ 酒精中毒症狀→ 神經錯亂

預防

大量水煮→毒性下降

毒繩傘
毒繩傘
有毒的毀滅天使
有毒的毀滅天使

「有毒蕈類一般會有鮮豔的顏色」是錯誤的,像有神經毒性及致幻色的毒蠅傘是鮮紅色、橘色或是黃色。但會致命的毀滅天使是白色的。

此外有些可食用蕈類:橙蓋鵝膏菌、硫磺多孔菌的顏色卻是鮮豔,而大部份有毒的蕈類反倒是棕色或是白色。

→除了蠅蕈素還有其他蕈菇毒素可能導致死亡EX:毒傘肽

  




基改作物

成因:人口指數增長,但糧食倍數成長→加入優勢基因

安全評估:1.實質等因(外觀、成分)  2.營養性  3.毒性   4.過敏性 →每10萬人有3人過敏

輻射污染食品

各類輻射的穿透力
各類輻射的穿透力

輻射線 α、β、γ →DNA斷裂→細胞癌化

管制:

對日本 檢驗: I₁₃₁ 、Cs₁₂₇ 、Pu₉             

食物敏感反應

食物過敏

免疫系統對食物異常的反應 

→ 可能導致發癢、嘔吐、腹瀉、蕁麻疹、呼吸困難到低血壓......

EX:海鮮、牛奶、堅果、花生、蛋、麥

代謝性異常反應

EX:蠶豆症(G-6-PDH缺乏)→貧血

    乳糖不耐症→腹瀉、腹脹

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

藥配

→ 改變兩者代謝速率→肝毒性

藥(抗生素藥物、骨質疏鬆用藥) 配牛奶

形成不易溶鹽類→阻礙吸收

→改變酸鹼值→提前溶解

藥配 類黃酮 from葡萄柚、柚子

→抑制肝代謝酵素作用 

藥配 多鉀離子

→[K⁺ ]上升  →造成心臟毒性
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